十大儿童安全事项
每天我们都在与车打交道,深知“车”这样的交通工具对现在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不过您又了解多少车与人,甚至车与孩子的相关知识呢?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也在此为所有的父母,尤其是初为父母的大人朋友们总结出“10大儿童安全注意事项”。相信看过这些,在今后的时间中,您对孩子的照顾可以更加周到。 1.不要让孩子自己上下车: 从孩子刚学会走时,“淘气”与“贪玩”便开始随着年龄的成长不断体现出来。如今,有车的家庭带着孩子出去玩已经是在正常不过的事了,但有些孩子一看到车停稳,“贪玩”的意念便开始作怪,也导致很多孩子在看到希望中的东西后就想马上下车,而这时很有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亲自下车给孩子开车门、关车门。2.尽量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位置:(多数为男孩) 很多时候,小孩子的好奇心都非常强,开车出去玩是件快乐的是,而坐到副驾驶能更近的看到前方好看的车(多数为男孩)则更能使他们兴奋。但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有关法律规定: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坐在后排)一旦发生危险,气囊崩开时,由于孩子上身较矮,崩开的位置往往是孩子的头顶,非但保护不了孩子,反而会造成伤害,因此建议家长有其他大人的陪伴还是坐在后排比较好,没有大人陪伴,那就需要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了。3.不要把孩子独自留在车内 遇到此情况,家长在有把握快速返回车内时,最好将车熄火,拉紧手刹,将钥匙拔出并收好,同时告诉孩子会很快回来,当然,你不可以欺骗他们,耽搁太常时间,孩子的不信任是其一,如果车辆未熄火或钥匙未拔出时,当孩子开始好动,就会造成安全隐患!当然还会有不可预测的危险。
4.在车辆行驶时,尽量不要让孩子在车里做游戏 有的大人为了不让孩子感到无聊或阻止孩子哭啼时,会采取与孩子做游戏的方式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但是在行驶时,孩子在进入“状态”后会放松对身体的基本平衡,遇到弯路或复杂路面时,肯定会随之东倒西歪,如果撞到车内硬物的话,肯定会受伤,因此我们的建议是,不如给孩子讲个故事,或是学学小猫叫、小狗叫吧……5.儿童座椅的正确使用: 一般情况下,汽车儿童座椅应该安装在车内后座。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座椅也要更换,否则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婴儿专用的汽车安全座椅必须放在后座上且婴儿面向后方。
6.千万不要让孩子把头探出天窗: 在行驶中,有些司机喜欢开着窗户,因为感觉这样会对车内空气循环好一些,但车内要是有儿童那就必须要注意一下了,家长最好是开驾驶位置的窗户,另外,将其余三个窗户锁住(4门电窗式),这样孩子便无法独立控制车窗,如果孩子自己打开车窗甚至将头探出窗外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一定要注意! 当然,如果要是手动车窗的话,那就要叮嘱孩子不要自行打开车窗并向外探头,否则就要打PP了,呵呵……当天窗、车窗关闭时,一定要先观察孩子的位置,必须确保孩子无任何身体部位接触后或保持相对安全距离后再进行关闭。7.家长抱着孩子乘车: 与第2条相似,除了不要让孩子坐在副驾驶之外,尽管有大人的照顾,也尽量不要抱着孩子坐在副驾驶,否则如果发生事故,孩子会变成大人的“气囊”。8.检查车内的装饰物: 都说车是我们第二个家,对于自己的爱车,我们经常会将它打扮一番,这个绝对是合情合理的,但对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车内装饰物就必须有所“讲究”一些了,选用时绝对不能有尖锐的和硬的东西,避免遇到突发事件而刹车后,飞来飞去的“装饰物”会对儿童造成伤害。9.开车时与孩子说笑: 沟通是好事,有利于大人与孩子的关系,但在行车时,如果将注意力大量的分散在孩子身上,造成驾车的家长“投入过多”而忽视对路面情况的判断力,就会严重影响行车安全。10.小孩绑成人安全带: 一般车内的安全带只提供给大人使用,而孩子使用成人的安全带,如果绑的太紧,在遇到事故后,安全带突然收紧时会有造成致命的腰部挤伤或脖子脸颊的压伤的隐患。如果绑的太松,发生车辆碰撞时,儿童又可能会从安全带和座椅之间的空当飞出去,因此,我们又不得不提到儿童的安全座椅,专为儿童设计的座椅不仅可以有效的提供各项支撑及其保护,还可以与车内的成人安全带相连,形成成人化的应用模式(儿童座椅的种类繁多,具体用途还要看孩子的身体与年龄情况)。 另外,新生儿应使用婴儿座椅。不要让婴儿坐立太长时间,应让其经常休息或将其抱起,同时在停车时仅可能使其平躺下来。 应将婴儿期或学步期的孩子安置在后向式婴儿座椅中或较大的面朝后的儿童固定装置上,直到孩子3~4岁,儿童座椅无法容纳为止。因为他们的颈部十分脆弱,在发生事故时可以从上述装置中获得全部支撑。孩子蜷起腿或脚接触到座椅靠背都没有关系。请时常让孩子休息,舒展身体和玩耍。 稍大的孩子坐不进后向式的固定座椅但身高却未及140厘米,年龄也未达10岁,则应使用增高坐垫。增高坐垫会将孩子的身体垫高一截,在发生碰撞时,安全带会兜住身体较强壮的部分。安全腰带应紧贴骨盆,尽可能贴近大腿而不是腹部软组织。安全肩带应贴胸部而过,而且须拉紧。肩带触碰到颈部没有关系。切勿让肩带从手臂或后背之下穿过。
- 本文版权属于胎胎乐
- 可以任意分享转发,但勿以非本群名义转载